简介:在《瘫痪老公是八级技工》这部小说中,杨秀丽意外重生至1978年,决心改写命运。她坚定地支持身为八级技工却瘫痪的丈夫,利用他的专业技能为家庭开辟新路。当德国轧机故障时,她推着轮椅上的丈夫迅速解决问题。她还将旧布改造成时尚的喇叭裤,获得了不小的利润。面对儿子返城,她热情设宴欢迎;对于懒惰的小儿子,她明智地让其跟随丈夫学艺,终成长为技术精英。当女儿遭遇感情欺骗时,她送女儿去夜校学习会计,用知识保护自己。在邻居的嘲笑声中,她已买下四合院,丈夫也在技术科担任要职,全家一起迈向小康。
管她是为了开店还是啥,这工作能落到春燕头上,就是天大的福气。纺织厂的正式工,一个月工资加粮票,比咱在地里刨一年还稳当,多少人家打破头抢呢。”
她顿了顿,用顶针蹭了蹭下巴:“秀丽跟咱平辈论交,没把这名额拿去换高价,按平价转给咱,够意思了。这份情得记牢——等春燕上了工,头个月工资下来,咋也得给秀丽扯块上海产的的确良,让她做件新褂子开店穿,多体面。”
杨铁柱在一旁接话,手里转着个空酒瓶,瓶底在炕沿上磕出轻响:“就是。听说县纺织厂下个月要涨工资,春燕去了好好干,不出三年就能把买工作的钱挣回来。到时候她手里有工资,说话腰杆都硬,找婆家也能挑个有文化、家底厚实的,比现在随便嫁了强。”
杨嫂子往油灯里添了点油,灯芯“滋”地响了声,光亮忽然稳了些,照得她脸上的皱纹都柔和了:“我琢磨着也是。春燕这孩子,性子闷,不爱说话,进了厂跟人打交道多了,总能历练得活络些。嫁人先不急着提,让孩子先把工作稳住,把秀丽这名额的本钱挣回来再说——咱不能花了钱,还让人家背后说咱不会盘算。”
她顿了顿,看向杨老实:“再说了,有工作在身,往后彩礼也能多要些,正好给铁柱你俩添点家底,给春燕攒着也能应急。”
杨老实猛吸了口烟,烟锅里的火亮得灼眼,映得他满脸通红:“就这么定了。明天我就去信用社把存折取出来,你亲自给秀丽送过去,再捎上两斤糖酥。告诉她,咱杨家不是忘恩负义的人,她开店要是差钱周转,咱手里有闲钱也能搭把手——这份情,得还。”
翠兰笑着往针眼里穿线,线头在灯光下晃了晃:“这才对。春燕要是知道能去纺织厂,今晚指定睡不着觉。刚才我路过她屋,还听见她在里头看书呢。以后她上班挣了钱,咱家也能松快松快,不用总惦记给她攒嫁妆,也不用愁她下乡受苦了——这可是打着灯笼都难找的好事。”
窗外的风刮过屋檐,带着点秋夜的凉,卷起几片枯叶打在窗纸上,沙沙响。屋里却暖烘烘的,柴油灯把四个人的影子投在墙上,随着说话声轻轻晃,像一团团攒着劲的盼头。这年头大家舍不得拉电灯,有电灯舍不得开,怕浪费电。
远处传来几声夜猫子叫,杨老实最后磕了磕烟锅,烟灰落在地上,跟灶膛里的火星混在一起:“都早点睡,明天办事要紧。”
门帘被风掀起个角,带进点清冷的月光,落在炕桌上那只装着花生的布袋子上,泛着层淡淡的白。
杨秀丽推开家门时,走廊的灯忽明忽暗地闪了两下。西间的门虚掩着,晓兰正坐在桌前写信,台灯的光晕落在她握笔的手上,信纸已经写了小半张。
“妈您,回来了。”晓兰抬头时,笔尖在纸上顿了个墨点,慌忙把信纸往作业本下藏。
杨秀丽反手带上门,走过去往桌边一坐,瞅着她红扑扑的脸笑:“写啥呢?这么宝贝。”
“给家里……写封信。”晓兰的手指绞着衣角,“想说说这边的事。”
“该说,都该说。”杨秀丽拿起桌上的搪瓷杯,给她续了点热水,“你爹娘身体咋样?家里姊妹们都好?”
上一世杨秀丽她直接就把晓兰赶出去了,然后没让他们在家里面住。她也不懂得晓兰在乡下的娘家是什么样子的啊,这一世她必须要做一个好婆婆,要关心关心她的家里情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