简介:《大唐:我真没想当官啊》一书以苏策和李世民为主角。现代青年苏策意外穿越到贞观年间,出任蓝田县县令。本欲过平淡生活的他,却意外发现自己的行为总能触动皇帝的心弦。面对陌生的繁体字,苏策倍感挑战。在任期间,他采用现代管理方式,如兴修水利、改良农具,并设立免费粥棚,让蓝田县焕发新生。然而,他频频上报灾情,实则为了避开朝堂纷争。此举引发了李世民的关注,这位明君决定亲自探访,一探这位县令的真实情况。在古老的长安与繁荣的蓝田之间,一场古今思维的碰撞即将上演,苏策的命运也由此迎来新的篇章。
“好。” 苏策拍了拍手,说道:“福伯,去我书房,把那个黑箱子取来!”
没过多久,福伯搬着一个长两尺、高三尺、宽两尺的黑色箱子进来,放下箱子后,一声不吭,转身便走。
“这是我府上的管家,为人有些腼腆,老哥莫怪。” 苏策嘴角微微上扬,语气轻松随意,仿佛只是在陈述一件再平常不过的小事。
福伯站在一旁,微微欠身,脸上带着谦逊的微笑,虽未言语,但那恭敬的姿态已然表明了身份。
苏策一边说着,一边伸出手,修长的手指稳稳地扣住箱子上的铜锁,轻轻一用力,“咔哒” 一声,锁扣弹开,他顺势缓缓拉开箱子。
“琉璃!” 李世民原本微微眯起的眼睛瞬间瞪大,满是难以置信。
只见一尊高约三尺的琉璃佛像静静立在箱中,佛像身姿挺拔,面容慈悲祥和,线条流畅自然,在摇曳烛火的映照下,周身散发着柔和的光芒,晶莹剔透,纯净无比,宛如从仙境降临的圣物。
琉璃,实则就是玻璃,以李世民的身份与阅历,自然并非没见过。
平日里宫中也不乏琉璃制品,或为摆件,或作装饰,然而如此成色、这般工艺的琉璃佛像,哪怕是见多识广的他,也极为罕见。
刹那间,李世民心中警铃大作,暗自思忖:“这尊琉璃佛像,如此精美绝伦,价值必定连城,莫不是这小子贪污所得?”
苏策浑然不知李世民心中已动了惩治他的念头,依旧满脸笑意,神色间透着几分自得。
他抬手轻轻抚过琉璃佛像的边缘,开口解说,声音不疾不徐:“此物是由我蓝田的琉璃厂,历经七七四十九日炼制而成,其间匠人师傅们日夜守在炉前,精心调配原料、把控火候,工序繁杂琐碎。在众多展品中,这尊琉璃佛像也只能算比较普通的。”
“啥?” 李世民听闻此言,震惊得差点站起身来,声音不自觉拔高,满是不可思议,“你说这琉璃是你做的?”
苏策像是听到了什么好笑的话,白了他一眼,语气中带着一丝调侃:“不是我亲手做的。我整日公务缠身,哪有这般闲工夫。是我开的琉璃厂,厂里的工匠们做出来的。”
“此物你有多少?” 李世民追问道。
苏策没有回答,而是笑吟吟地看着李世民:“老哥,您先别问我有多少,我就问您,这生意您想不想做?”
得知这琉璃并非苏策贪污所得,李世民心情好了许多,笑呵呵地看着他:“那你先说说,我怎样才能跟你做成这生意?”
“很简单!” 苏策见来了大客户,打了个响指,说道:“五十万文钱,我给您打包五十件琉璃成品,保证每一件都不逊色于这尊琉璃佛像,如何?”
“你说什么?” 李世民彻底惊呆了。他倒不是嫌价钱贵,就眼前这尊琉璃佛像,拿出去卖给那些高门大户,少说也能值三百万文钱。只是他没想到,苏策居然有这么多琉璃!就算是自己皇宫的宝库中,恐怕也没有如此多的藏品吧?
苏策有些不悦,心说您可是皇商啊,不会连这点钱都拿不出来吧?可他还没开口,李世民便立刻说道:“五十万文钱,咱全要了!”
“好嘞!明日您再来一趟,咱们一手交钱,一手交货。跟您说,不是我吹牛,您把这琉璃拉回长安一转手,至少能多赚百万钱,这生意稳赚不赔!”
“好,咱明天带钱来找你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