简介:小说《时间之彼岸》的主角是顾倾城与程遇渊,二人于大学时期曾谱写了一段短暂而难忘的恋情。后因一场意外,他们被迫分开,顾倾城选择出国留学,而程遇渊则返回国内,承担起家族的重担。时光荏苒,当命运的齿轮再次转动,两人因事业与生活的变迁重逢,随之而来的,是新的考验与选择。
顾倾城的内心因此变得更加清澈,她明白了,归属并不需要外在的认可或终极的目标,而是在每一个当下的宁静与自洽中寻找,那种对自我真实的理解与接纳。
某天早晨,顾倾城在画室里完成了她最新的一件作品。这是一幅大尺寸的油画,画布上充满了层层叠叠的色彩,每一种颜色都在与其他色块交织,仿佛在诉说着一种无言的对话。她站在画前,凝视着它,眼中闪烁着一种久违的平静与满足。
这幅画并没有复杂的象征意义,也没有任何深刻的政治或社会主题。它只是她与自己灵魂的对话,是她对过去那些创作迷茫的释然,是她对未来艺术探索的展望。每一笔,都是她对自己内心的回应;每一抹色彩,都是她对生活的一种感知。最终,她明白了,艺术的意义不在于它本身,而在于创作者如何通过它表达生命的无限可能。
她轻轻地叹了口气,低下头,拿起手机给李星辰发了一条信息:“我完成了一幅新的作品,可能会是我这段时间最真实的表达。”
李星辰很快回复:“期待看到,倾城。我知道,这幅画一定会充满力量。”
她微笑着把手机放下,拿起画笔开始细致地修整画面,心里一片宁静。
几周后,顾倾城决定举办一场私人小型的展览,不再像以往那样追求华丽的场地和人气,而是选择了一个安静的空间——她自己的画室。她邀请了一些亲近的朋友和艺术圈的同行,也邀请了几位曾经给予她帮助的艺术评论家。她并不奢求他们的认可,只是希望能够分享这段时间以来的心路历程,分享她与艺术、与生活之间那份更深的连接。
展览当晚,顾倾城站在人群中,看着每个来宾驻足于她的作品前,沉默而专注。她知道,每一位观众,都会通过他们自己的方式解读这些作品,而她并不需要刻意去解释任何东西。作品本身,已经传达了她的情感和思想,那些沉默的观者,在无声地与作品进行着心灵的对话。
展览结束后,顾倾城坐在自己的画室里,轻轻地关上窗户,闭上眼睛,听着窗外的风声。她的心中没有任何遗憾,也没有任何期待。她知道,这一切的创作,早已不再是为了追求外界的认同,而是为了她自己,为了那个始终在内心深处呼唤她的声音。
随着时间的流逝,顾倾城逐渐放下了过去那些浮躁和焦虑,她的作品也越来越简洁、纯粹,仿佛进入了一种更深层次的表达。在巴黎的每一天,她都在与自己和世界进行着更深的对话。她的艺术,变得更加自由与流动,不再受限于任何外界的框架,而是完全由她内心的呼唤所驱动。
有时,她会走到街头,穿行在繁华的巴黎街道中,去感受人们的生活和思想,去捕捉那些流动在城市中的情感和故事。但她不再急于去表达这些感受,而是静静地观察,静静地感知,像一个旁观者,看着这个世界的运转,思索着生命的真谛。
每当她回到画室,她就会带着这些观察与感悟,开始新的创作。但这一次,她没有急于完成作品,而是让创作的过程变得更加流动与自由。每一幅画,每一件雕塑,每一个装置,都像是她与世界、与自我之间不断展开的对话,它们没有终点,它们只是生命的延续,是她与世界之间永恒的契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