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政策来了,大明它又风光千年

新政策来了,大明它又风光千年 连载中

新政策来了,大明它又风光千年

分类:穿越架空 作者:瓦尔特先生 更新:2024-10-12 13:36

简介:《新政策来了,大明它又风光千年》这部小说,以丹苏的穿越经历为主线。意外踏入大明王朝的丹苏,深受皇孙恩泽,立志投身仕途,揭开革新序幕。他智勇双全,在陈规陋习和官场错综复杂的挑战中毫不退缩。从农耕商贸到文教军事,丹苏全面实施改革新政,为大明带来勃勃生机。国家巨轮在时代浪潮中奋勇前行,虽有异议,但希望之光更为璀璨。丹苏凭借坚定信念与不屈不挠的精神,引领大明迈向更加辉煌的未来,成就历史中永不磨灭的传奇。


新政策来了,大明它又风光千年小说精选章节:

“其次,内阁的成员身份不受限制,翰林、官员、武将、勋贵,亦或其他人,只要皇帝想,便可下旨使其进入内阁任职,成为天子近臣。

这样,便可绕过朝廷严密的官员选拔制度,让自己人迅速抵达高位,也可借此收拢人心。

而皇帝要做的,便是要选出贤臣来,尽量不要让奸臣入阁。”

“是啊。”老朱认可似的点头道。

“奸臣谄媚啊,如那杨宪......”

“好了好了别说那个混蛋了。”眼看丹苏又要揭自己伤疤,老朱连忙制止。

“按你之前说的,首辅和内阁在之后,难道不会变成另一种宰相与中书省吗?”朱元璋说出了自己内心最大的担心。

“皇上啊,您要明白,权力不会消失,只会转移。

就目前而言,朝廷终究是要皇帝和官员共治的,哪怕皇帝一口气兼了六部尚书,原本尚书的权力也会落到侍郎手中。

皇帝不是神。

而臣子中,终究会出现一个新的主心骨,这不是您废除了宰相制就能阻止的。

但在我看来,如果终究会有那样的人出现,那还不如让他在皇帝的掌握中,由皇帝来亲自扶持,这样还放心许多。”

这样的解释,从某种方面来说,几乎是否定老朱废宰相的决策,但这是事实啊。

在大明的历史上,内阁逐渐成了凌驾于六部的部门。

大明第一首辅张居正,更是能说出:吾非相,乃摄也!

老朱意识到这点后,呆愣了好一会儿,脸都憋红了。

过了许久,他才接受现实,重重地点点头,示意丹苏继续说下去。

看老朱没有直接晕过去的意思,丹苏也放心了。

“在我看来,内阁最重要的,便是大大地降低了当皇帝的标准。”

“什么意思?”原本陷入低沉的朱元璋突然挑眉。

“唉,皇上你英明神武,不要在意这些嘛,哪怕是秦皇汉武,也免不了后世出几个不孝儿孙。

内阁的存在,其实给大明上了一道保命符。

哪怕皇帝的能力不咋滴,只要阁臣厉害,大明就不至于垮掉。”

大明后期,嘉靖死后到了隆庆朝,隆庆皇帝天天把自己关在后宫里,但是朝廷却依旧在正常运转,甚至还有了中兴之象!

原因就是隆庆皇帝几乎把权力全部下放给内阁,他本人则成了效率极高的盖章机器。

内阁报上来的奏章几乎不看,“咔咔咔”就是盖,“啪啪啪”就是过。

而这时,内阁中正好有高拱张居正,这些有能力有水平有抱负的名臣在。

大明在他们的治理下,创造了“隆庆中兴。”

而隆庆在后宫里玩了六年,居然把自己玩死了。

他死后,年幼的万历帝上位,内阁首辅高拱被迫退休,张居正成了内阁首辅。

他总揽朝政,施行一条鞭法,进行改革,创造了“万历中兴。”

两代名臣首辅,两代中兴。

所以,只要内阁有猛男,哪怕皇帝是条细狗,大明也完全可以运转。

到了明末,内阁中没什么猛男,崇祯帝虽然想中兴,奈何本身是个眼高手低的微操大师,把本来就烂的牌局彻底打烂。

“好处,就这么多,坏处,我也解释过了。”丹苏看着老朱纠结的样子,不禁道。

“皇上,办法我说了,到底要不要实施,看你自己。”

朱元璋沉默良久,揉了揉头。

“这些措施,一会儿朝会上说吧。”

此时,他看向自己的儿子,心中愁绪万千。

“标儿这里,还需要些什么?”

目录

同类作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