简介:在小说《当安陵容杀穿如懿传》中,安陵容意外重生,踏入了一个与记忆迥异的乾隆后宫。此处并非她所知的甄嬛世界,而是如懿传的舞台,充满未知与挑战。她眼见曾被称为姐姐的知己被操控,沦为制造纷争的工具,于是果断助其隐退。曾聪明绝顶的四蛋,此刻却显得愚昧,视宫妃为掌中玩物。安陵容嘴角泛起冷笑,准备以丰富的宫斗经验应对这一切。她在这混沌中寻找着那个坚韧不拔的青樱,同时也不得不面对众多盲目追随如懿的宫廷群像。新来的小魏意外地称呼她为姐姐,为她带来了一线温情。对于那些令人不悦的主角团和恃强凌弱者,她决心一一制服。然而,在这荆棘密布的后宫中,安陵容也寻得了新的盟友,她们并肩作战,期盼能共同走向一个圆满的结局。
如懿:“那...皇上、皇后若是怪罪起来?”
阿箬:“您就说,是太后安排的。皇后娘娘也不好说什么!”
众人叽叽喳喳间,如懿半推半就地点点头,心里琢磨:这都是你们逼着我去的。此时,她已视宫规法纪如无物,或者说,她并不觉得谁敢处置她。
当晚,如懿乔装打扮成宫女的样子,跟着海兰回到了启祥宫偏殿。金玉妍十分厌恶海兰没事儿就往延禧宫跑,所以偏殿中只给布置了最简单的陈设,整个屋子都显得灰蒙蒙的。海兰主动将床让给如懿,自己歪在外间的硬榻上休息。
睡至半夜,正殿掌了灯,叶心叫醒海兰:“主儿,嘉贵人头风发作,正喊您去伺候呢。”
如懿被吵醒,支起身子:“海兰,你去哪?”
叶心叹了口气:“娴妃娘娘不知道,嘉贵人就爱折磨我们主儿。总是半夜里身子不爽,喊主儿去侍疾,一站就是大半宿。”
如懿点头,满脸关切:“海兰,你快些去,便能快些回来。别耽误明早的大事。”
海兰点点头,披上衣服出去了。如懿抱着被子滚了一圈,满心想着明日就能见到少年郎了。
第二日清早,海兰双眼熬的通红,还坚持要亲自伺候如懿梳洗。叶心忍不住说:“娴妃娘娘,你今日扮作宫女跟上马车,要不护甲就别带了。”
如懿瞥了叶心一眼:“无论何时何地,都要体体面面的。”
海兰呵斥住叶心:“凡事都听姐姐的。”
这时,外面传来小太监的声响:“海常在,马车已经备好了,请您上车。”
海兰:“姐姐,走吧。”
如懿装作为海兰撑伞遮凉,正好挡住了自己的脸,一路顺利跟上了马车。众人启程,向圆明园行去。
盛夏的圆明园已是绿树成荫,百花盛开,尤以满堂的荷花最盛。陵容位份最高、也最尊贵,所以一切都由她打点。乾隆见陵容忙得团团转,只能唤海兰来伴驾。
李玉特意避开王钦:“皇上,人到了。”
乾隆正坐在凉亭里看折子,奇怪地看了李玉一眼:“宣进来吧。”
李玉拍拍手,只见换了一身紫色旗装的如懿拿着食盒走进来:“参见皇上。”
乾隆疑惑地坐起来:“哦?娴妃?你怎么来了?”
如懿:“皇上挂念着臣妾,臣妾也挂念着皇上。所以臣妾愿意冒着被皇后娘娘责骂的风险,来圆明园给皇上送点心。”
乾隆:“朕听闻皇额娘给你赐名,也没加以阻拦,怎算挂念?”
如懿从食盒中摆出点心来,一副善解人意的表情:“皇上有皇上的难处,臣妾不愿意您与太后因为我而伤了母子天和。而我这个名字,就是最不合时宜的,只能求太后赐以新名。”
这倒是多年来,如懿第一次哄人,乾隆有些意外:“你真如此想?”
如懿嘟着嘴点点头:“臣妾不仅是乌拉那拉氏的女儿,还是爱新觉罗的儿媳,皇上的知心人。所以太后问臣妾,一生最盼望什么。臣妾说,情深意重,两心相许。这懿字,正是‘一生一次,一心人’。”
乾隆长叹了一口气:“真是难为你了。”
如懿淡淡地摇头:“不为难。这让臣妾想起,我们看的第一出戏,墙头马上遥相顾,一见知君即断肠。李千金为爱私奔的故事。但愿皇上不要让臣妾做了李千金,最后抛下儿女,受辱离开。”
乾隆烦躁地点点头:“恩,正是。”经如懿这么一解释,乾隆也算是理解了如懿的心,除了那点情情爱爱以外,想不了太多,也就不愿再与她去纠缠曾经‘并尊太后’的关窍所在。以后,她就老老实实做她的娴妃就好了,自己曾经的青樱妹妹到底是去而不返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