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拉阅读上一章

第9章

  看着吵得不可开交的群臣,崇祯心里既可恨又无奈。

  这就是现在大明朝堂的政治生态!

  崇祯昔日为信王时就早有耳闻。

  本应为君解忧,为国出力,为民谋利的大臣却好于朋党相争。

  全然已经忘记自己读书人的初心了!

  这些朝臣一开始就根本没有想要替崇祯分忧之意,所提的办法也只是敷衍之举。

  他们不知道加饷是饮鸩止渴之举吗?

  当然知道!

  但他们处理问题的原则是死道友不死贫道。

  只要自己不饿死就行,哪管他人门前飞雪!

  况且成了自己可以分分功劳。

  而那种明显是坑的就推给皇帝去裁决,反正他是最后定夺(背锅)的人。

  冤有头债有主。

  大明江山是他的,最后承担骂名自然也是他。

  所以只要权斗之术运用得当,大明朝臣这个打工人还是很好当的!

  皇极殿朝臣争执不休,太监王承恩正欲作声制止。

  “哼!”

  突然的一声轻哼,将众人的目光吸引了过去。

  细看发声之人正是司礼监秉笔太监,东厂提督魏忠贤是也。

  “尔等朝臣本应为国出力,今日却在朝堂之上一阵喧闹,丝毫不知体面二字是如何写的,国家大事岂能如此儿戏!”

  魏忠贤爵封上公,提督东厂。

  懂的都懂,权倾朝野。

  虽然崇祯上位以后,是否会如万历、天启般重用这个阉首犹未可知。

  但其出于自己一直以来的习惯,或者说是文盲对于读书人的鄙弃。

  魏忠贤还是将他们呵斥了一番。

  九千岁之赫赫威名,靠魏忠贤的铁血手段打造的。

  死于其手中的人不计其数。

  那帮文臣武将,最怕的是他,同时最恨的也是他。

  群臣中有一大半依附于魏忠贤,其余的要不夹起尾巴,要不就罢官回家了。

  此刻见他出声自然也不敢再聒噪,纷纷噤声。

  崇祯也略带深意地看了眼魏忠贤。

  “除了加饷,众卿还有其他法子吗?”

  “今国库紧张,众卿食禄已久,享国家福荫多年,可否筹措些许钱粮缓解一下当前局势?”

  崇祯见众人不语,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。

  他说完看了看自己的国丈,嘉定伯周奎。

  这是他老丈人,按道理应该出来做个表率。

  而周奎却也不慌,仿佛早已有应对措施。

  “陛下,近日京师严寒,将臣家里的几头老母猪都冻死了!”

  “这是老臣仅剩的少数家产,就等着母猪生崽,猪崽养大再生崽,如此循环,就可以有一个大猪场,没想到遭此横祸……”

  周奎还在啰哩啰嗦扯猪生崽的生意。

  崇祯明显有点不耐烦,出声打断了他。

  “那你现在能拿出多少?”

  “呃,老臣细数了一下,目前能挪作他用的仅有一百两。”

  一百两?

  众臣听闻后不由得一阵哂笑。

  一百两能做啥?

  这国丈大人摆明了是在耍这个小皇帝。

  “陛下,老臣也是囊中紧迫,恐怕不能为陛下分忧了,但如果他日有需要的话,老臣就算拖着这老迈之身,也愿去那陕西搭棚施粥!”

  英国公张惟贤有样学样,也站出来说了一堆好听但是没用的话。

  总结起来就是要钱没有,出力的话我就只有这七十岁的身体。

  就看你崇祯敢不敢用了!

  “老臣家有百余口人,就靠老臣微薄薪俸养活,早已入不敷出了!”

  兵部尚书崔呈秀见状也跟着表态。

  “臣家里上有八十岁父母双亲,下有嗷嗷待哺的几个小孩,实在无能为力啊!”

  “臣现在还欠了外债一万多两,每月月俸都用于还债了!”

  “臣家里的经济状况也不太乐观!”

  “微臣也是!”

  群臣纷纷踊跃附和,刚才向他们问策时可没见如此积极。

  这就是朕的股肱之臣啊!

  崇祯心里在滴血。

  黎民百姓是社稷之根本!

  但是这帮士大夫口口声声家国天下,真要他们出钱出力时却是充耳不闻,装疯扮傻。

  崇祯叹了一口气。

  “赈灾之事不可怠慢,所谓加饷一事遗患太大,切不可再提,就从拿内帑拿三十万两来先行赈灾之事!”

  “内阁拟定赈灾措施,户部负责相关人员物资的安排,选派合适的安抚使即日前往陕西,不可拖延,速速行事!”

  崇祯火速定夺。

  救命之事容不得扯皮。

  “臣领旨!”

  “陛下圣明!”

  群臣皆异口同声称颂,跪下拜服。

  赈灾款下来才是第一步。

  有没有效果得看这笔钱怎么花。

  朝堂利益相关各方却早已打起小算盘了,和钱相关的事情就有油水,没有不薅的道理。

  以他们雁过拔毛,兽走留皮的秉性,崇祯帝这笔钱大概率是要打水漂,肥了这帮硕鼠了!

  三十万两经过朝堂官员指缝,到地方时可能就只有十五万两了。

  然后地方总督、巡抚再过一手估计就只剩五万两了。

  更不要说下面还有知府知县这些大大小小的官!

  最后能到灾民手里的可能就只有一些粗糠稀饭,这还算好的,至少饥民还有口吃的。

  摊上这样的父母官,只能替明朝的百姓感到悲哀了。

  ……

  刚下完早朝,还没跟后妃温存,明朝最勤奋的皇帝崇祯就来到了乾清宫处理政事。

  史书记载其“闻鸡而起,夜分不寐”。

  太监王承恩提醒道:“陛下,钦天监监正戈承科早已在宫外等候多时,称有要紧事求见。”

  明朝时钦天监虽然属于礼部管辖,但其工作还是比较特殊,经常都是直接向皇帝汇报,所以在六部九卿也会高看一眼。

  钦天监监正虽然为正五品,但只要不犯重大错误,一般都是可以干到死的。

  钦天监的事,不管是好事还是坏事,对于皇帝来说,都是大事。

  崇祯赶紧让王承恩将戈承科宣了进来。

  “陛下有旨,宣钦天监监正戈承科觐见!”

  没多久,一位身穿蟒衣,戴丁髻帽的大臣即匆匆来到乾清宫。

  “臣参见陛下,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!”

  “爱卿平身,不知此番是有何要事上奏?”

  崇祯也是开门见山。

  “陛下,近日有两件大事,皆事关国家社稷,不敢怠慢,故一大早就来到宫外,以报圣上裁决!”

上一章 下一章

第9章

你刚刚阅读到这里

返回
加入书架

返回首页

书籍详情 返回我的书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