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拉阅读上一章

第1章

  洪武十二年,应天府,大明王朝的朝堂之上。

  皇子朱榑,朱元璋七子,立于群臣之末,垂首恭立。

  他,朱榑,将在三年后离京,于青州就藩。

  其实,早在洪武三年,他便已受封齐王。

  奈何那时年纪尚幼,无力驾驭偌大封地,故而留在京城栽培。

  除了日常课业,待年岁稍长,便如现在这般,得以在朝堂旁听,学习治国理政之道,为将来就藩积蓄力量。

  若按史书所载,他的未来可谓多舛:追随四哥朱棣北征,虽有军功,却因骄纵妄为而获罪;建文帝登基削藩,他首当其冲被废为庶人,幽禁京城四载。

  待到明成祖靖难成功,虽复其王位,允其归藩,他却依旧不知收敛,私蓄死士、招纳江湖术士。

  明成祖大怒,最终再次将其废为庶人,禁锢南京,直至郁郁而终。

  身为穿越者,朱榑岂能甘心被囚禁至死?

  凭借两世为人的见识,通晓明朝历史的底蕴,以及远超时代的学识,为这大明王朝进献良策,本非难事。

  难的是,他的话,有谁能听?

  纵有皇子身份,在这朝堂之上,他的任何见解,都会被视作孩童妄言,无人当真。

  即便偶有良策,也只会被讥为纸上谈兵。

  在父皇、兄弟、满朝文武眼中,他朱榑,不过是个未经世事、懵懂无知的皇子罢了。

  未曾踏出过京城半步,未带过一兵一卒,连一个县城都未曾治理,也敢妄议国事?

  更何况,在他之上,还有能力卓绝、众望所归的太子朱标,以及英武不凡的燕王朱棣。

  这朝堂之上,哪有他朱榑置喙之地!

  朱榑心中焦灼如焚。

  唯有他知晓,这煌煌大明,未来将遭遇何等惊天动地的厄运!

  洪武二十五年,太子朱标巡视陕西归来,一场风寒竟夺其性命!

  国之储君骤然薨逝,大明国本瞬间动摇!

  朱元璋偏爱皇孙朱允炆,却忧其难以驾驭朝局,一场席卷朝野的血雨腥风就此掀起……

  再看那绵延不断的海禁!

  自洪武初年便已开始,即便永乐年间有郑和七下西洋,扬威异域,那也只是官方的朝贡贸易。民间私人海贸,依旧被死死禁锢。

  海禁稳了朝廷统治,却也扼杀了民间生机,更让大明王朝,彻底错失航海时代!

  而从开国到倾覆,大明更要经历四次撼动国本的巨大天灾!

  首灾——嘉靖大地震!

  秦岭以北的渭河流域,一场高达八级的旷世强震骤然爆发!

  莫说古代,即便放在后世,亦是灭顶之灾!

  河南、陕西、山西三省惨遭荼毒。

  地震发于午夜,毫无征兆,百姓猝不及防。

  加之彼时房屋脆弱不堪,震区又人口稠密,死亡人数竟高达八十三万之巨!

  方圆两千里内,十室六空!

  时值寒冬,幸存者流离失所,冻饿而死者不计其数。

  一时间,谣言四起,天下汹汹,民不聊生。

  更可怕的是,余震持续五年之久,月月不绝!

  次灾——小冰河时期!

  明朝中期,气候剧变,寒潮席卷!

  大明的国运仿佛被这酷寒一同冻结,此等极端低温,竟持续至清朝乾隆年间方休!

  夏季旱涝交织,冬季奇寒彻骨。

  以农为本的大明,根基遭受致命打击。

  粮食锐减,饥荒遍地。

  北方游牧为求生计,铁骑频频南下叩关。

  连绵的战乱与饥荒,彻底拖垮了帝国的脊梁。

  三灾——天启大爆炸!

  京师王恭厂火药库附近,一场离奇而恐怖的大爆炸骤然发生!

  波及范围广达两平方公里有余,当场死亡人数逾两万!

  其威力之巨,相当于后世两万吨TNT炸药同时引爆,对明朝经济造成毁灭性打击。

  此爆炸诡异之处有二:其一,罹难者皆身无寸缕;其二,如此猛烈爆炸,竟无丝毫焚烧痕迹!

  四灾——大鼠疫!

  崇祯六年,鼠疫始发于山西。

  山西已连遭灾荒,百姓食不果腹,何来钱财求医?

  疫病未能控制,更随着李自成义军与清军铁蹄四处蔓延。

  鼠疫日益猖獗,终传入京师。

  京城人口竟有五分之一死于疫病,全城笼罩在死亡阴影之下。

  此疫源于气候异常导致的生态剧变,伴随而来的还有连年大旱与饥荒。

  大明王朝至此气数已尽,再无回天之力。

  最终,李自成攻破京师。

  那位勤于政务,远胜前代诸帝的崇祯皇帝,终究难逃“非亡国之君,而当亡国之运”的宿命,于煤山之上自缢殉国,凄怆而悲凉。

  朱榑心中正为这即将到来的滔天巨浪而翻涌,一个冰冷的电子合成音,突兀地在他脑海中炸响: “叮!大帝国系统绑定成功!”

上一章 下一章

第1章

你刚刚阅读到这里

返回
加入书架

返回首页

书籍详情 返回我的书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