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章
解决技术难题的希望如泡沫般破碎后,林悦深刻意识到,仅靠公司内部团队的力量远远不够,必须寻求外部技术专家的支援。她眼神中透着决绝,暗暗发誓,一定要为公司找到破局的办法。
清晨的第一缕阳光还未完全驱散城市的寒意,林悦就已坐在办公桌前,电脑屏幕的亮光映照着她略显憔悴却满含坚定的脸庞。她打开搜索引擎,输入一个个相关关键词,“顶尖电子设备兼容性专家”“通信协议优化权威”……每一个搜索结果她都不放过,仔细浏览专家们的资料,眼神中满是期待,却又一次次被失望取代。办公桌上堆满了文件,一杯咖啡早已没了热气,可林悦浑然不觉,全身心地投入到寻找专家的工作中。她的手指在键盘上飞速敲击,查阅着一篇又一篇的学术论文、行业报道,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线索,眼睛因为长时间盯着屏幕而布满血丝。
林悦率先联系了一位在行业内小有名气的专家——苏文涛。苏文涛有着多年的电子设备研发经验,在业内发表过数篇颇具影响力的论文,曾主导过一款热门智能手环的核心技术研发,成功解决了该手环与多种手机型号的兼容性问题,在行业内声名鹊起。林悦满怀希望地拨通了电话,电话那头传来苏文涛沉稳的声音。林悦迅速整理思绪,言辞恳切地说道:“苏教授,您好!我是星辰科技的林悦。我们公司刚成立不久,眼下产品研发遭遇了严重的兼容性问题,数据传输频繁中断,对多种主流设备适配困难。就好比我们的产品在与市面上销量领先的A品牌手机连接时,数据传输会在五分钟内中断三次,严重影响使用。我了解到您在这方面造诣深厚,曾成功解决过智能手环与手机的兼容性难题,真心恳请您能伸出援手,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难题,费用方面您尽管提,我们一定全力配合。”然而,苏文涛却在电话里无奈地叹了口气,说道:“林总,不是我不愿意帮忙,我最近手头正负责一个国家级重点项目,是关于新一代通信卫星的关键技术研发,时间和精力实在有限,实在抽不出身来帮您,您还是另请高明吧。”林悦握着电话的手微微颤抖,心中满是失落,但仍礼貌回应:“好的,苏教授,打扰您了,感谢您告知。”放下电话,林悦呆坐了一会儿,眼神中闪过一丝迷茫,但很快又被坚定所取代。她在笔记本上写下“苏教授:国家级项目,无法帮忙”,字迹因为用力而略显凌乱。
尽管遭受挫折,林悦并未退缩。她听闻邻市有一位资深的技术顾问——赵启铭,在通信协议优化方面经验丰富,曾成功解决过多个棘手的技术难题。其中,他帮助一家老牌科技企业优化了智能家电的通信协议,使该企业的产品能够与不同品牌的智能家居系统无缝对接,市场份额大幅提升。林悦毫不犹豫,当即订了最早的高铁票奔赴邻市。
在高铁上,林悦也没有闲着,她再次仔细翻阅着公司产品的技术资料,试图从中找到一些被忽略的细节。周围的乘客或聊天,或睡觉,只有她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,眉头紧锁,不时在资料上圈圈点点。她看着资料上的数据,心中不断思索:“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?难道是某个参数设置得不合理?”她拿出手机,在备忘录里写下一个个疑问和假设。
到了邻市,林悦按照地址匆匆赶往赵启铭的办公室。一路上,城市的喧嚣与她无关,她心中只有一个念头:见到赵启铭,寻求解决方案。天空突然飘起了小雨,林悦没有带伞,雨滴打在她的脸上,她也顾不上擦拭,脚步匆匆。
在赵启铭的办公室里,林悦再次详细阐述了公司面临的技术困境,还带去了厚厚的一叠技术资料,试图让赵启铭更全面地了解情况。“赵老师,您看,我们的产品在与B品牌平板电脑连接时,按照现行通信协议传输数据,会出现数据丢包的情况,导致设备控制指令无法准确传达,这对用户体验来说是致命的打击。”林悦一边说着,一边指着资料上的数据图表,眼神中满是焦急。赵启铭认真翻阅着资料,时而皱眉,时而摇头。许久,他摘下眼镜,揉了揉鼻梁,对林悦说道:“林总,您这问题确实棘手。而且,我目前的工作安排已经排得满满当当,正在为一家跨国企业解决其全球智能物流系统的通信协议整合问题,实在没办法再接新的项目。不过,我可以给您推荐几位同行,说不定他们能帮上忙。”说着,他拿起笔,在便签纸上写下几个名字和联系方式。林悦接过便签纸,眼中闪过一丝希望,连声道谢:“太感谢您了,赵老师,您给我指了条明路。”
离开赵启铭的办公室后,林悦马不停蹄地按照推荐名单联系那几位专家。然而,现实再次给了她沉重一击。第一位专家李宏,专注于工业自动化设备的通信技术研究,曾帮助一家大型工厂优化生产线通信系统,提高了生产效率30%。但他表示自己的研究方向主要针对工业环境,与星辰科技面向消费级市场的产品差异太大,爱莫能助。林悦在电话里苦苦哀求:“李教授,我们真的走投无路了,您看能不能给我们一些建议,哪怕只是一点点思路也好。”李宏沉默了片刻,说道:“林总,不是我不帮您,这就好比让一个造飞机的去修自行车,领域不同,我实在无能为力。”林悦失望地挂断电话,心中一阵酸涩,她望着窗外的街景,行人来来往往,却没有一个能帮她解决难题。
第二位专家王静,在物联网通信协议方面有深入研究,曾助力一家新兴物联网企业搭建起稳定的通信架构。可她近期正在筹备一个重要的行业峰会,项目排期已满,无法再接新任务。林悦试图说服她:“王教授,我们公司刚起步,这个问题解决不了就可能夭折,您就当是救救我们。”王静无奈地说:“林总,我理解您的心情,可我实在分身乏术,您再找找其他人吧。”林悦感到一阵无力,她靠在椅背上,闭上眼睛,深吸一口气,告诉自己不能放弃。
林悦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公司,刚走进办公室,闺蜜卢晓妍就迎了上来,看着林悦满脸的疲惫与失落,心疼地说道:“悦悦,你都奔波一天了,先休息会儿吧,别把自己累垮了。”林悦摇了摇头,声音沙哑:“晓妍,我哪能休息啊,公司现在危在旦夕,我多休息一分钟,公司就多一分危险。”她走到办公桌前,又开始整理起资料,仿佛只要自己不停下来,就还有希望。
叶萱也打来电话,关切地询问进展,林悦苦笑着把四处碰壁的情况告诉了她。叶萱气愤地说:“这些人怎么都这样啊,太没义气了!悦悦,你别灰心,咱们再想办法,肯定能找到能帮忙的人。”林悦苦笑着回应:“希望如此吧,我现在真的快绝望了。”
林悦强打起精神,又开始在行业论坛上发布求助帖,详细描述公司的技术难题,言辞中满是焦急与渴望。“我们的产品在与C品牌智能音箱连接时,通信协议出现严重不兼容,导致音乐播放卡顿,语音指令无法识别,严重影响产品功能实现。求各位大神支招!”她不断刷新着页面,期待着能有人给出有用的建议。然而,时间一分一秒过去,回复寥寥无几,即便有一些回复,也大多是泛泛而谈,无法真正解决问题。她看着那些无关痛痒的回复,心中的焦虑愈发浓重,手指不自觉地在桌面上敲击着。
林悦又想起之前参加行业展会时交换过名片的一些技术人员,她翻箱倒柜找出那些名片,一个一个打电话过去。有的人已经换了工作,对她的问题爱莫能助;有的人听了她的描述,直接表示问题太复杂,自己也没有头绪。有一位技术人员甚至在电话里不耐烦地说:“这种问题你应该找专业的人,别来打扰我。”林悦听着电话里的忙音,心中一阵刺痛,但她还是继续拨打下一个号码。
夜幕笼罩着城市,林悦办公室的灯依旧亮着。她望着窗外闪烁的霓虹灯,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孤独感。为了公司,她四处奔波,却屡屡碰壁,那种孤立无援的感觉如潮水般将她淹没。但她咬了咬牙,心中暗暗发誓:“就算全世界都放弃我,我也绝不放弃公司,我一定要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。”
这时,林悦突然想到,大学时期的一位教授曾经在通信技术领域有过深入研究。虽然多年没有联系,但她还是决定试一试。她翻出大学时的通讯录,好不容易找到了教授的联系方式。电话拨通后,传来一个略显苍老的声音:“喂?”林悦激动地说道:“陈教授,您好!我是您的学生林悦,您还记得我吗?我现在遇到了大麻烦……”她将公司的情况详细地跟教授说了一遍。陈教授听完后,沉思了一会儿说:“林悦啊,你这个问题确实棘手。不过,我有个学生现在在一家知名的科技企业做技术研发,也许他能帮上忙。我把他的联系方式给你,你联系联系看。”林悦喜出望外,连声道谢,仿佛在黑暗中看到了一丝曙光。
按照陈教授提供的联系方式,林悦联系上了那位学长。学长在电话里听了林悦的描述后,说道:“林悦,我很想帮你,但我目前正在负责一个公司的核心项目,实在抽不出太多时间。不过,我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帮你看看资料,给你一些初步的建议。你先把详细的技术资料发给我。”林悦连忙答应,立刻将资料整理好发送过去。
接下来的几天,林悦一边焦急地等待学长的回复,一边继续在各种渠道寻找可能的帮助。她参加各类线上技术交流群,积极发言,希望能引起专业人士的关注;她还联系了一些曾经合作过的供应商,询问他们是否有相关的技术资源。然而,大多数时候,得到的都是失望的答复。在一个线上交流群里,有人嘲笑她:“这么简单的问题都解决不了,你们公司还想发展?”林悦看着这些言论,心中委屈,但她没有反驳,只是默默将这些当作前进的动力。
学长终于回复了,他在邮件里提出了一些初步的思路和建议,虽然还不能完全解决问题,但给了林悦和团队新的方向。林悦看着邮件,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,她立刻召集团队成员,按照学长的建议开始新一轮的研究和测试。
在这个过程中,林悦和团队成员们日夜奋战,办公室里堆满了各种资料和设备。大家累了就趴在桌子上休息一会儿,饿了就随便吃点外卖。林悦始终坚守在一线,鼓励着大家:“我们已经离成功不远了,大家再加把劲!”有一次,团队成员小张因为连续加班而身体不适,林悦立刻带他去医院,在医院里,她一边照顾小张,一边还在思考技术问题。小张醒来后,感动地说:“林总,您太辛苦了,我们一定不能辜负您的期望。”
尽管进展缓慢,但每一次小小的突破都让大家看到了希望。林悦知道,前方的路还很长,但只要不放弃,就一定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,带领星辰科技走出困境。